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自拍晒照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营山名山-----黑马山

    信息发布者:护栏门窗
    2017-06-14 09:21:44    来源:营山论坛   转载

    黑马山山势陡峭,如片石而立,前后观之形同骏马,又山高林密,黑黢黢状,故名黑马山。

        黑马山,山势陡峭,高不可攀。黑马山,山上山下的民风淳朴,父老乡亲吃苦耐劳、、、

        黑马山,位于营山县东北面,距县城65公里,在普岭与双林境内.森林茂密,色黑状,雄如马奔逐,故名.呈东西走向,绵亘数十里...全县海拔最高(812米),登顶能望见县城 。






        我还是在双河中学读书的时候去爬过黑马山的了,那时候,觉得黑马山好壮观。近几年来,从黑马山山脚的普林路过好几回,每次都遥望那黑马山,在论坛里,也有网友发过黑马山的片片,但都不全面。一个多月前,我就在约人一起去登黑马山,想去详细拍拍那里的景色,有的人时间不空,有的人嫌路太远。。。。。。唉,我这个人的性格就是,想好就出发,说动身就上路。

        昨晚看天气预报,今天是晴间多云,有阵雨,去还是不去?去!!!,早上5点半,骑上摩托,带着雨伞就出发了,过新店,照珠,大庙,琵琶,消水,于早上8点半到达普林。

        到达普林后,将摩托寄放熟人处,就开始徒步登山。以前只晓得从普林粮站那里上山,那里的老乡告诉我:从普林加油站旁边有一条村道水泥路直达黑马山的半山腰,可以骑摩托上去。呵呵,我喜欢走路,一是锻炼,二来也方便拍片片欣赏景色。

        一边走,一边拍片片,雾很浓,看不远,时不时还飘两颗雨滴,真担心下雨,走到半山腰一农家门前,遇两个小朋友,问上黑马山山顶怎么走,两个小朋友热情地给我指路了,怕我走错路,两个小朋友又赶来给我带路。。。。。。。呵呵,今天是星期天,他们没有读书,家里有婆婆爷爷,爸爸妈妈在外打工。想你们的爸爸妈妈不?两个下朋友说:太想了。我给他们说:叫你们爸爸妈妈在外面上营山论坛,我给你们拍片片发论坛,他们在外面就能看见你们了。

        两个小朋友在前面给我带路,我把论坛的旗帜打开让他们挥舞,可把他们给乐得。我也一边走一边快门按过不停,喜得没有下雨,还是阴天,登山不那样热,但唯一不好的就是雾气重,看不远,但那云雾缭绕的景色不是你亲自去,是体验不到它的美丽。我拍片片的技术不高,相机也不行,我一直以来的风格就是纪实,黑马山的靓丽景色在这种天气下,我真的没有拍好,大家就将就着看。


        登上黑马山山顶,茂密的松树林里,松涛阵阵,席地而坐,观山景,登山的劳累一扫而光。黑马山松树林的边缘是悬崖绝壁,一块突出来的巨石上刻有三字“XX崖”前面两个字已经看不清是什么字了,估计是险峻的意思。休息了一会儿,又来了三个中学生,这一下就热闹了,我把论坛条幅打开,让五个小朋友一起合影。

        我们行走在黑马山松树林里,各种漂亮的野花和叫不出名字的野果遍地都是,那动听的鸟鸣和我们大声的喊叫飘荡在山顶山下。我们朝黑马庙----也叫三清庙的地方走去,有段路都不是路了,由于走的人少,野草都有一人深,在荆棘丛中行走,不小心还划破了手背。三清庙很小,也许是香客少的缘故。继续前行,走了一段路后,小朋友要回家吃午饭了,我也只有陪他们下山,下山走的另一条路,更陡峭,仿佛记得叫千步梯,边走边叮嘱小朋友注意安全。

        下得山来,回头再望,要是金秋时节来,黑马山上风景更漂亮,从山上看山下,那层层梯田的金黄,一定更迷人。


           相传很早以前,山麓的双林坝和麻柳园一带农民经常发现,有两匹黑马在田间地头。吃他们的禾苗,便聚众围追,多次追至三清宫后,便无影无踪。众人觉得奇怪,这奇怪的现象倒给众人要弄个明白的决心,于是就定出了夜捕黑马的计划。每天夜里数百人暗突在麻柳园至三清宫一带路上耐心守候,监视其黑马的行踪。约三月的一天,夜幕刚刚降临,守候的人们发现,似一团黑云的东西如风挚电驰的落于一丘秧田里。接着就有呼呼的吃秧之声。守候民众即刻点燃火把,一看果然又是两匹黑马,顿时喊声雷动,奋起围捕,守候在沿途的民众也同时点燃火把,把麻柳园通往三清宫,六里长的曲径,照得通明,沿途变成了围捕黑马的一条火龙。

             两条黑马见势不妙,四蹄生风一窜数丈向三清宫飞奔而去,瞬时两匹黑马已到三清宫后山脊。守候在这里的民众挥动火把紧追不舍,正要合围挥动套绳力捕,只见两匹黑马头一触地,便无影无踪,众人道:“天下竟有这等奇事,马能入地,怪哉!怪哉”。于是众人就议定就地挖掘。足足挖了三十米长,七米宽,挖到十五米深时,就出现磨盘粗大的地瓜根,意欲将此根砍断,谁知当天砍去的部分,次日又愈合如初,,日复一日,无可奈何。后来仿佛有神仙给带头砍地瓜根的张木匠投梦说:“不怕砍,不怕挖,只怕一去一来拉”。张木匠一下醒悟了,便改斧砍为锯拉,昼夜不停,不日将地瓜根锯断,其地瓜根瞬时爆裂,血肉横飞,一股血箭射入西壁石上击成一个圆圈,至今亦存,还呈现红色血迹。人们把此石称为血喷石,同时烟云聚生,旋风大作,两匹黑马从断裂的地瓜根下,腾空而起。飞在空中,整个地面被飞沙走石所笼罩,吓得众人目瞪口呆,一时慌了手脚,从挖坑中拔腿就往外逃,刚跑出所挖之处,突然该处裂开一条大逢。两匹黑马又从空中坠入其中,裂缝一下合拢,即时恢复平静,此时从空中飘落--黄巾,上面写道;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     
             地瓜根是--精害,
             缠吾宝马实不该。
             迷了灵性损人禾,
             重入宝地保无灾。

            民众见此情况,谁也不敢再挖。从此以后该山变得树茂;花繁,禾丰,粮足’数千年来未出现大灾,大难,人民安居乐业,此后人们把此山称为黑马山,挖地瓜根地方至今 还有一个大缺人们称之为挖断垭。

             每到阳春三月,社供毁香,敬黑马的习俗还保持至今。听老一辈的说;三月初八,夜举火把,夜游黑马山朝黑马的民间活动。由于明末清,初黑马山出患,这一民间活动才被迫停止。


         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